检察业务
走好“检察为民”之路 让每个“脚印”更有温度
时间:2023-06-1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大 | 中 | 小】
“温暖是灯塔,指引方向”。山南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市委和最高检、区检院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坚定不移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聚焦“四件大事”“四个确保”,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和山南市“六个走在全区前列”的决策部署,忠实履行检察职责使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盯群众切实利益问题,以法治为支撑,保障惠民生,统筹谋划推进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夯实“五治”融合根基,走好脚下之路、检察之路,以实际行动留下检察为民办实事“暖心脚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奋力推动机关党建与检察工作融合共进、高质量发展,用心擦亮为民底色,围绕“一个引领”,实施“两个驱动”,坚持做到“三个带头”,统筹推进“四个结合”,强党建、抓业务,形成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良好局面。思想引领求极致,坚定政治自信初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检察工作放到党的治藏稳藏兴藏大局中谋划推进,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2022年以来,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年度法律监督工作、党的建设等重大事项,向同级党委、政法委和上级院请示报告工作174次,宣讲13次。上好政治学习“主修课”,两级院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211次,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专题研讨80次。上好意识形态“公开课”,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6次,教育引导干警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好党建辅导“必修课”,两级院领导干部、党组织带头讲党课28次,引导党员干部在联系实际中融会贯通、坚定信念。上好红色教学“进修课”,组织党员干部到克松村、烈士陵园等开展现场教学,开展“检察心向党,喜迎二十大”等主题党日活动,在寻根溯源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联络求极致,增强监督效果初心。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党内和社会监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邀请派驻纪检组列席党组会监督会议决策事项17次。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41次、专项报告18次,配合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17次,走访全国人大代表3次,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工作40人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及政协提案18次。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推行“阳光检务”,架起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494条,案件信息22条,让检察监督更透明、更权威、更公正。铸就过硬本领求极致,永葆对党忠诚初心。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个活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检答网和中检网等优质网络学习平台把脉问诊,检答网登录使用率全区排名第二,邀请实务、理论专家针对当前检察重点工作和热点、疑难案件开展“雅砻检谈”检察业务交流5期,引导广大检察人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深刻领会党的工作报告首次专门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全体检察人员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育人选人用人求极致,永葆检察本色初心。选派313名干警参加各类培训,增强履职能力。推动检察官、监察官、法官、警官同堂培训、巡讲交流14次,凝聚司法共识。组织基层院干警参加“跟案实战、锻造尖兵”非脱产式跟班实训。贯彻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四个特别”政治要求,整合优化内设机构,晋升提拔干部53名,轮岗交流52名,遴选检察官1名,公开遴选公务员2名,第三批检察官入额10名,招录聘用制书记员11名。

“检心如月,人间美好”。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普法重点责任单位,在立足司法办案参与社会治理、共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等方面责无旁贷。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司法)谁普法”责任制,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与检察主责主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落实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运用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形式,创新搭建检察名词金钥匙、指南针、“藏汉双语普法”,发布新闻信息1600余条,在普及法律知识、传递法治观念,弘扬法治文化上发挥示范性、引领性作用和优势。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派驻检察工作室、法治副校长、法治巡讲团等平台,深入学校、寺庙、企业、社区宣传20次,把检察服务延伸到老百姓身边,推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法治宣传教育格局,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
未检工作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情况多,作为市委确定的牵头单位之一,山南检察机关从党委政府的视角出发、从社会治理的层面开展调查研究,站在全市全局的高度,把“一号检察建议”的落实作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参与社会治理的“爱心”工作,将高质量检察履职融入社会、学校、家庭、网络、政府保护,当好党委政府的“法治助手”。坚持办个案与源头治理相结合,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对7所学校及周边30多家商铺、网吧、宾馆等场所进行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在市人民医院设立未成年人“一站式”办案救助中心暨“未央”未检工作室和青少年心理抚慰室,共织未成年人“保护网”。多向守护,还“少年的你”一片清朗晴空,53名检察官在54所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其中村镇学校超过半数,检察长带头担任农村地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对全市7452名教职员工开展违法犯罪记录查询专项活动,对近十年来49件71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归档和封存情况进行监督,发出各类检察建议13件,让更多孩子免受不法侵害,以检察建议推进诉源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发展。“让法治雨露侵润人心”。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山南检察机关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用心发挥好“枫桥经验”在化解涉检涉诉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深化创新“枫桥经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着力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上出实招,为“检察窗口”增光添彩。用心搭建12309检察服务“线上+线下”平台。规范控申窗口管理,建立“控申+ ”工作机制,实行员额检察官专业化接访、轮值、轮岗60余次,专人接听电话、专门记录台账,统一和规范群众诉求录入标准、办理流程,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用心服务提升“和畅控申”知晓率。实现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在抵边村检察工作中,将检察服务触角延伸下沉至乡镇村,接待群众信访97件109人次,对重点事项和重点信访人员稳控,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受理审查,快速分流处理,全部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和3个月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把矛盾问题解决在源头,努力让“和畅控申”品牌在群众中入眼入心。用心讲好检察故事。“至善者,明德、亲民之及则也”,聚焦食药安全、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开展专项监督,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全面开展检察公开听证,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可信。通过全面复查、提级评查、公开听证和司法救助等多元举措,让信访群众感受到检察真心、诚心和暖心,最大限度实现息诉息访。前不久,一场别样的民事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在桑日召开,让非法捕猎者华丽“变身”,这场听证会开到了村民“家门口”,是对群众的一次“沉浸式”普法宣传,让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也是一次司法力量,可谓践行“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用心上善若水皆在方寸之间。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拿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聚焦服务保障共同富裕,强化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增强司法保护的均衡性、可及性,注重个案检视与类案检视,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深层次社会治理问题,不仅是为了彰显司法权威、维护公平正义,最终的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18年至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46件46人,为困难被侵害人发放救助金84.8万元。特别是2022年以来,坚持精准施策,全面加大检察环节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办理司法救助案件42件42人,发放救助金额53.3万元,案件数量是前4年总和的10倍,让群众获得了“国家不落下每一个需要救助群众”的安全感,用生动的检察实践彰显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