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宣传效果,扩大受众面,检察人员充分利用物资交流会人流量大、受众面广等特点,通过悬挂横幅、设点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赶集的人们宣传讲解预防电信网络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等知识。活动现场,向来往群众发放《反诈骗手册》《非法集资风险提示》等宣传资料,并从真实案例入手,说明电信诈骗犯罪的危害,向群众介绍当前新型网络诈骗的惯用伎俩和手段,普及最实用的防骗技巧,提醒广大居民提高警惕,不扫陌生二维码、不点陌生链接、不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此次反诈与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对电信诈骗及非法集资的识别、防范能力,增强了抵制诈骗违法犯罪意识,使群众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使更多群众了解和掌握防范电信诈骗知识,进一步增强了抵制电信诈骗的“免疫力”,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下一步,山南市人民检察院将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持续推进反诈和防范非法集资宣传,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犯罪,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坚决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普法宣传及常见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要”:1不轻信 2不透漏 3不转账 4要及时报警
1.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等工作人员
以社保卡、医保卡、银行卡消费、扣年费、密码泄露、有线电视欠费、电话欠费为名,以自己的信息泄露,被他人利用从事犯罪,以给银行卡升级、验资证明清白,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2.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
3.冒充熟人进行诈骗
4.网络刷单诈骗
5.出借身份证、银行账号
6.冒充老师索要“培训费”